![]() 臺中一中110週年4/15-10/15校慶特展 【記者倪順銀報導】台中一中林隆諺校長提到臺中一中是近代臺灣文化人為培育下一代菁英而創建,代表著殖民體制下自力辦學的精神。與此精神呼應,在早期校友作家身上可以看見,跨越族群、時代和語言等限制下的反抗勇氣與努力。台中一中作為台籍菁英培育的搖籃,今年110週年系慶系列活動-校友作家作品展,主題訂為「群星閃耀:我們的青春文學夢」,回應一個一個不同世代的校友與師長亦師亦友情誼與相互影響,也是本次展覽中希望能突顯的面向。呼應校友作家作品展,由輔導室向校友募集就讀一中時期的老照片,辦理「一中憶像:懷舊照片展」再現一中人校園記憶,兩次青春再現,此外,「一中百年文物展」則以逢十週年校慶文物展為主題,展示相關文物,現場還提供校碑及110週年校慶slogan模板讓參觀校友及民眾進行拓印體驗。上述三個展覽均從4月10日開始展出。另本校旅居北美須國琪先生精心規畫了「藝術深傳愛、科技廣傳情」之線上美展(https://artcenter.tcfshalumni.us/),成立六大展館,展期從4月15日開始,展至10月15日。 台中一中給人印象是很多名醫母校、以理工興趣為主的高中,但一中在文壇的重要性與影響力則是過去較少被認識,台中一中圖書館王瑞陽主任分享本次展覽希望「以一中為起點,歷史背景與文人創作為軸交織,重新認識臺灣文學史的面貌」負責策展的讀者服務組謝巧薇組長指出台中一中作為第一所由臺灣人創立的中學校,在臺灣社會文化史上具有指摽性意義,包括日治時期的「銀鈴會」、「笠詩社」與戰後渡海來臺的文人,到今日中生代的重要文學創作與研究者,都與臺中一中相關。在臺中一中110週年校慶特殊時刻,以此為起點重新思索臺灣文學史,領會臺中一中在110年間積累的豐富人文底蘊。希望藉由校友作家作品展的機會,讓更多人認識一中的多元面貌。 本次展覽特於本校歷史建築校史館中辦理展覽傳承知識與文化,自是意義非凡。透過辦理本展,使校史館不僅是記錄臺中一中共同回憶的角色,也一起記錄臺中一中行走於臺灣文學地景的歷史脈絡。 王瑞陽主任指出回顧本次策展最初的起心動念,或可追溯至齊邦媛教授於2024年3月底逝世之際。在齊老師著作《巨流河》之中,寫有一篇〈心靈的後裔〉。該文內容提及她於臺中一中任教的生活回憶。兩位圖書館人員再次閱讀此文後蒙受啟發,除具有校友、師長身分,也希望不負身為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責任,讓更多的學子理解閱讀、懂得創作、運用文字的力量,成為前輩校友作家、師長們「心靈的後裔」。 王瑞陽主任指出這個展覽從無至有的過程,就像用十年時間緩緩完成的一面拼圖:研讀展覽藍圖的《一中文學花園》、《印象一中》、與校友們的互動、閱讀過往校刊與文獻所累積的澎湃心潮、對於文學推廣的使命感、向臺灣文學館借展「文學力──書寫LÁN臺灣」觸發的活動靈感。透過以上元素逐一拼湊成形,讓我們能夠一起策劃出這個專屬臺中一中的特展。 謝巧薇組長分享籌備過程中,一中非常榮幸能向諸位文學界的巨擘請益、對話。與他們的每次交談或會面,都讓我們在策展過程邁出更為踏實的每一步,也是這次策展最大的收穫。衷心感謝在這段期間,提供我們資料及建議的每一個協助單位與人員。這個特展除了希望獻給臺中一中,慶祝創校110年紀念,也期許讓更多人能夠認識在臺灣文學發展中,屬於臺中一中的篇章。 林隆諺校長指出臺中一中以自由風氣著稱,也培育出不同領域的優秀人才。我們希望透過這個展覽,以多元方式推廣閱讀、深化文學教育。讓大家認識到長期為臺灣文學與文化努力、具有重要貢獻的前輩,也讓校內同學看到不同的人生發展可能性。 「一中憶像:懷舊照片展」「一中憶像:懷舊照片展」自去年12月中收集至今年2月中,透過網路表單收集、校友會的大力轉傳、校友師長們的踴躍參與,收集到約50張左右的照片,而歷年校景、重大活動等歷史回憶,自歷屆的畢業紀念冊擷取,更能擴及歷代一中人的美好憶像。 林隆諺校長指出本次展覽特別於本校最具代表性的校史館舉行,透過上百張珍貴照片,勾勒出歷屆一中人共同的青春記憶。從校園風貌、重要慶典、團體活動到文物展示,每一幀影像彷彿都是一段凝結的時光,訴說著一中人走過的歷史與情感。 這些資料見證了台中一中從日治時期的「臺灣公立臺中中學校」到今日成為台灣頂尖學府的演變。我們發現,無論在哪個時代,台中一中學生始終保持著「公誠勤樸」的精神,努力求學,為社會貢獻心力。 策展人輔導室張承心老師提到最有感觸的照片,畫面中,一名台中一中美術班的學生正靜靜地坐在光中庭前寫生,他的畫布上正描繪著眼前的中式涼亭,這座涼亭是光中庭的核心意象,色彩鮮明的紅柱與傳統屋簷象徵著傳統文化的延續與尊重。光中庭所在的空間原本是日治時期的神社所在地,歷經歷史的更迭,在民國36年為紀念台灣光復與台中一中建校的光輝歷史而改建成「光中庭」。學生坐在歷史遺址前進行創作,代表著新一代對過往歷史的尊重與延續,藝術成為連結過去與未來的橋樑。 承辦本活動輔導室李欣容老師指出展覽另一波高潮將於4月26日校慶當天到來,特別設計的「校友師長猜一猜」活動,將公開十餘位校友師長的高中照片,邀請來賓一同趣味互動,猜中者有機會獲得110週年限定神秘紀念品,勢必掀起一波懷舊熱潮,且讓展覽不僅止於觀看,更成為參與與連結的場域。 林隆諺校長「一中憶像」不只是對過往的回望,更是對一中精神的致敬。我們期待,無論是本校的親師生,或是對一中懷抱情感的朋友,都能在這場展覽中,看見過去,也看見自己。讓我們誠摯邀請您,一同踏上這段動人的時光之旅吧! 林隆諺校長指出每逢十年之校慶均擴大辦理,也因此留下不少文物,如從四十週年簽名簿,可以看到創校五先賢之一的林獻堂先生、杜聰明先生賀詞墨寶,另從八十週年校慶李登輝總統賀詞、百週年校慶馬英九總統等國家元首賀詞見證不同階段的一中慶典,也見證臺灣歷史。 文物展現場亦提供「毋復今日碑」、「臺中一中」及110週年校慶slogan「百年傳典範十載育英才」拓印模版,提供現場拓印體驗。「毋復今日碑」為本校光復後第二屆畢業生為恭賀本校於民國37年榮獲教育部評列本校為全國三十九優良學校之一,當時需與大陸各省學校共同評比,當時能獲選,實屬不易。 須國琪先生出生于民國44年,民國62年畢業於本校,目前已退休,居住在美國加州,獲有聖塔克拉拉大學電腦碩士學位,曾在矽谷從事電腦專業三十多年。現擔任美國須志浩慈善紀念協會理事長兼執行長,及須氏大族譜主編。有空之餘教導華人如何制作家譜電腦化及網絡化。並在美國猶他州鹽湖城家譜圖書館做志工,希望能夠幫助更多海內外的華人追本溯源、尋根問祖、傳揚中華文化。 須國琪先生,以身為臺中一中校友為榮。為感謝臺中一中的栽培,及表達對親愛的父親須鼎成先生、母親管義梅女士、兒子須志浩先生的永遠懷念,於108年捐贈100萬元成立「須鼎成、管義梅、須志浩紀念獎學金」,捐助在學清寒學生;後亦設置「須國琪校友奬學金」以獎勵普通班國語文及數學學期成績類組第1名之學生、「須志浩先生紀念獎學金」以獎勵科學班、資優班及美術班學期成績第1名之學生。此外,2020年8月為祝賀新任校長林隆諺成為史上第一位回到母校擔任校長的校友,須先生與其夫人彭愈女士更捐款100萬元協助學校於2021年完成生物標本之修復;2023年5月獲知本校學生突發性心臟驟停住院,即刻捐款1萬元以協助醫療之所需。 須先生更建立「臺中一中美國校友會」之平台,聚攏本校在美國之校友,並時刻關注學校活動,轉知學校訊息予在美國之校友。2021年起更陸續透過平台辦理本校美術班師生之線上美展,今年配合110週年校慶更是用心規畫了「藝術深傳愛、科技廣傳情」之線上美展(https://artcenter.tcfshalumni.us/),成立六大展館,分別展示了學生作品、及成立朱忠勇、鄭炳煌、蕭妤鴒、楊振華及謝怡如五位教師之個別展館,線上美展展期將從4月15日至10月15日。 ![]() |